讲座纪要|“敦煌学与丝路文明系列讲座”第22讲 朱玉麒:中国西北科学考查团的再发现

发布者:陈燕发布时间:2024-05-21浏览次数:10

浙江大学敦煌学与丝路文明系列讲座第22讲

中国西北科学考查团的再发现

主讲人:朱玉麒教授

 

2024年5月16日晚,敦煌学与丝路文明系列讲座第22讲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成均苑4幢319会议室顺利举行。本次讲座由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暨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西域文史》主编朱玉麒先生主讲,讲题为“中国西北科学考查团的再发现”朱老师主要关注唐代典籍和西域文献、清史与清代新疆、中外关系史等领域,成果丰硕,目前正在从事中国西北科学考查团文献史料整理与研究。浙江大学中亚与丝路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刘进宝教授主持了此次讲座,中心冯培红、孙英刚、罗帅、秦桦林、闫丽及诸位硕、博士研究生到场参与。


图片

讲座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朱玉麒老师介绍了他与中国西北科学考查团的学术邂逅。“中国西北科学考査团”,又称“中瑞西北科学考査团”(The Sino-Swedish Scientific Expedition to the North-Western Provinces of China),是一个由中外科学工作者平等合作、在世界范围都享有盛誉的科学考查团体。考查历时8年,分为1927年5月至1933年秋、1933年10月至1935年2月两个阶段。考查涉及的学科众多,考査的地域也非常广泛。2011年,朱老师邀请社会学家、剧作家黄纪苏先生前往新疆讲学,得知黄纪苏先生的祖父正是“中国西北科学考查团”中方唯一的考古工作者、被称为“中国新疆考古第一人”的黄文弼先生。黄纪苏先生提到,将祖父黄文弼的旧藏捐赠出去并用于社会是父亲黄烈先生的遗愿,也是母亲一直以来的心愿。得知黄文弼先生家人的捐赠意愿以后,经过朱老师的推动,这批黄文弼旧藏由新疆师范大学接收,并成立了黄文弼中心。


朱老师继续讲道,中国西北科学考查团可能是最后一次可以被称为“探险”的活动,也是唯一一次有中国人参与的探险活动。在考查结束以后,外方成员的研究成果,从1937年至20世纪90年代,陆续成书,先后出版了11大类56卷报告——《斯文·赫定博士领导的中国西北科学考查团报告集》。而中方学者的研究成果,有《绥远白云鄂博铁矿报告》《徐旭生西游日记》《蒙新五年行程纪》等,考古学领域有黄文弼先生所著《罗布淖尔考古记》《吐鲁番考古记》《塔里木盆地考古集》《高昌砖集》《高昌陶集》,合称“三记两集”。然而中方学者的研究成果因为受到随之而来的战争等因素影响,未能系统结集出版,长期以来,考查团并未引起学术界较多的注意。


图片

第二部分,朱老师回顾了百年来西北探险的学术伤心史以及2012年至今黄文弼特藏馆的建设过程。刘半农曾说,中瑞西北科学考查团协议是一个“翻过来的不平等条约”。然而,考查团中方成员除了爱国主义之外,学术贡献几何?2012年5月,藉由考查团成员黄文弼先生的文物文献捐赠,新疆师范大学成立了“黄文弼特藏馆”,2013年新疆师范大学决定成立“黄文弼中心”。也正是在对这一批文物文献进行研究之后才得知,中方成员在那个艰苦的岁月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这些工作距离完整的学术成果仅仅差了最后一步而已。正是黄文弼文物的捐赠、黄文弼特藏馆的建设,使学术界“重新发现”了中国西北科学考查团,也能够重新评价中方成员的学术贡献。


2013年到2014年,“黄文弼与中瑞西北科学考查团”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乌鲁木齐召开,会议论文其后结集出版,《黄文弼研究论集》《黄文弼所获西域文献论集》则于2013年10月出版。2016年,新疆师范大学新校区图书馆落成,以黄文弼之名为新馆命名。2017年,时值中国西北科学考查团成立90周年,西北科学考查团研究团队开始“重走黄文弼西北考古之路”,新疆师大、北京大学都举行了一系列学术纪念活动。北大文研院12月举办了“北京大学与丝绸之路——中国西北科学考查团九十周年”高峰论坛和同题展览,考查团后人纷纷应邀前来观展。正是这次展览结束以后,刘衍淮先生之女刘安妮女士来信,信中提到刘先生子女想要捐赠所有父亲遗物,并希望推动父亲日记出版。2018年4月,新疆师范大学接收了刘衍淮文物捐赠,朱老师及西北科学考查团研究团队着手进行整理、研究工作。朱老师介绍道,刘衍淮结束考察之后,经斯文·赫定推荐前往德国留学,学成归国任教,随后由浙江大学老校长竺可桢先生推荐,于1936年赴杭州中央航空学校担任气象教官,兼任气象台台长,后来前往西南地区抗战大后方培养空军人才。2019年,中国地质学家袁复礼的一批文物捐赠、寄存到黄文弼中心。这部分袁复礼旧藏除了日记,还发现了许多资料与影像,包括丁道衡、陈宗器、马叶谦等考查团成员的记录、影像,为研究“中国西北科学考查团”提供了详实史料。


2020年,《黄文弼画传》出版。2021年,《丝路风云:刘衍淮西北考察日记(1927—1930)》出版,朱老师特别提到他为此书写作的前言最早就发表在中心刘进宝教授主编的《丝路文明》第五辑上。同年,刘衍淮夫人巴丁娜的回忆录以《他乡月明——走在中国十五年(1935-1949)》为名出版。2022年,“丝路丹心——黄文弼与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及同名展览在黄文弼先生任职过的西北大学(前身西北联合大学)举办。2023年是黄文弼诞辰130周年,学术界举行了一系列纪念活动,如西北大学为黄文弼先生塑像、举行“黄文弼与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新疆师范大学举行了“丝绸之路与中国西北科学考查团”学术研讨会,吐鲁番市推出了纪念黄文弼诞辰130周年特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再版“三记两集”等。将来,朱老师及西北科学考查团研究团队还将继续推动《中国西北科学考查团丛书》《新疆师范大学黄文弼中心丛刊》《黄文弼中心通讯》等出版以及国外成果译介。


最后,朱老师作出总结,朱老师及西北科学考查团研究团队还将继续重走“中国西北科学考查团”之路、重走黄文弼西北考古之路。对朱老师而言,西北科学考查团是一次邂逅,但一经邂逅“便是永恒”。今日在座的师生也一定能记住“中国西北科学考查团”这个名字,将来或许也能走上共同的研究道路,“从邂逅变成永恒”。


讲座交流环节,刘进宝老师指出,朱老师的讲座让我们深受感动和振奋,只有怀抱着宗教般的虔诚与初恋般的热情才能作出这样一番成就,也希望中亚与丝路文明中心与黄文弼中心能够开展更多的合作与交流。朱老师在从唐代到清代、再到现代的学术转向中,做了大量细致而踏实的工作,这样的精神值得在座的老师和同学们学习。随后,师生就西北科学考查团原始资料的主要保存地等问题进行了交流探讨。讲座在听众们热烈的掌声中结束。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