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立:思维、语言、社会、计算:比较视野下的论辩理论

发布者:陈燕发布时间:2024-05-30浏览次数:10

浙江大学哲学学院教授金立在《新华文摘》2024年第7期上发表了题为《思维、语言、社会、计算:比较视野下的论辩理论》的文章。这篇文章是对结项为优秀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智慧化时代背景下的论辩理论及其应用研究》(结项优秀)的总结性论述。


图片


核心观点

随着20世纪计算机科学尤其是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人-机”和“机-机”维度的论辩实践层出不穷,论辩研究呈现出逻辑与计算相互推进的跨学科特征,对“智慧化”的时代要求做出了及时回应。同时,在多元文化和移动互联技术平台的双重作用下,各种形式的论辩充斥着整个互联网和现实世界。如何增强论辩与思维的理性能力从而明是非辨真伪,化解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共生?这是“人-人”维度的论辩研究需要应对的。

更为重要的是,面对中外⽂明互学、互通与互鉴的潮流,发出中国声音、讲中国故事,构建自主知识体系和话语体系,已经成为了一股异乎强大的时代之音,回应着中国式现代化对学术研究提出的迫切要求。作为⼀种实践,也作为⼀种研究,论辩对推动不同⽂明的交流互鉴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基础性作⽤。因此,我们要摒弃长久以来“以西释中” 做法,在充分吸收国外论辩研究的普遍性价值的基础上,推动具有自主性的论辩理论的创新发展。

本课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我们致力于以非形式逻辑的理论和方法为主体,借助语言学、心理学、传播学、社会学、人工智能等其他学科的相关手段,在中西比较和古今融通的基本视域下,围绕论辩研究的“认知”“语言”“社会”和“计算”的四个导向,对论辩的若干重要理论问题及其应用尝试做出行之有效的跨学科研究,在完善并丰富论辩理论、方法和手段的基础上,更好地对接和呈现 “文化多样化”和“科技智慧化”的时代特征,力求为构建中国自主的哲学话语体系和知识体系提供论辩意义上的基础支持。

作者介绍


图片


金立,浙江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宝钢优秀教师,浙江大学中文写作教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浙江省逻辑学会副会长。长期专注于“逻辑-语言-思维-计算”的研究。在《光明日报》《哲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文摘》《Cognitive Linguistics》等核心期刊发表高质量论文30余篇。完成国家社科基金3项(1良2优)。


与本文相关的文章《论证理论与实践的四个面向》发表于《光明日报》哲学理论版2022年8月15日,同时在学习强国平台、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官网等众多平台全文转载。

图片
图片